英國科學家Jeffreys建立的DNA指紋分型技術(DNA fingerprinting)克服了傳統(tǒng)法醫(yī)物證檢驗鑒別機率低的缺陷,使法醫(yī)物證學個人識別和親子鑒定實現(xiàn)了從排除到高概率認定的飛躍,標志著法醫(yī)物證檢驗技術新紀元的開始。通過各國法醫(yī)學家的努力,已經(jīng)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。今天,法醫(yī)物證學正在全方位向前發(fā)展。
隨著人們對DNA技術認識的不斷深入,法醫(yī)DNA分型技術必須實現(xiàn)標準化已成為國內外法醫(yī)學者們的共識。以親子鑒定為例,沒有實現(xiàn)DNA分型技術標準化時,不同實驗室采用不同的方法、不同的遺傳標記,用不同的概率水平解釋鑒定結果,常常產(chǎn)生的問題是:甲單位鑒定結論為當事人有親緣關系,而乙單位鑒定結論卻是當事人無親緣關系。由于各實驗室間的分析結果不能相互比較,無法判斷哪一個單位鑒定結果正確;排除父權時缺乏對突變率的合理考慮,肯定父權時對父權概率的計算與評估尚有待完善,鑒定結論潛在有錯誤。以上種種不僅給審判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,也使當事人蒙受了不必要的精神壓力和經(jīng)濟壓力,極不利于社會的穩(wěn)定,迫切需要實現(xiàn)實驗室間遺傳標記分析結果的可比性和一致牲,為鑒定提供真正的科學證據(jù)。
認識到法醫(yī)DNA分型技術標準化的重要性,國外學者對DNA分型質量保證體系和標準化問題展開了大規(guī)模的討論,已經(jīng)提出了許多質量保證方案,如美國DNA分析方法技術工作組(Technical Working Group on DNA Analysis Methods,’1'WGDAM)分別于1989年、1990年、1991年、1993年、1995年提出了一系列法醫(yī)DNA分型標準化方案和質量控制指南;國際法醫(yī)血液遺傳學會(Intemational of Society for Forensic Haemogenetics,ISFH)分別于1989年、1991年、1992年、1995年、1997年、1999年和2001年提出的一系列DNA分型技術建議;美國血庫協(xié)會(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,AABB)于1994年起實施的親子鑒定技術標準 (Standards for Parentage Testing Laboratories);英語國家為評估親子鑒定質量而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(Patemity Testing Workshops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king Group);美國病理學家協(xié)會實施的親子鑒定熟練性監(jiān)督方案(The Parentage Testing Proficiency Survey Program of 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)以及德國法醫(yī)學會(German Society of Legal Medicine)每年組織的遺傳標記分型質量評估會議。定期組織盲測核查,合格的發(fā)給證書。這些工作一方面保證了鑒定的準確性,另一方面也使鑒定報告具有法律效力,能夠被法庭接受。
我國不少學者和單位也正在致力于法醫(yī)DNA檢驗質量保證體系和實驗室規(guī)范化方面的建設。這方面的研究內容包括:設計法醫(yī)DNA檢驗質量保證體系方案,制訂各類法醫(yī)DNA分型的標準化手冊,對法醫(yī)DNA實驗室從人員組成、實驗室設置以及儀器、試劑、分析過程、數(shù)據(jù)分析、鑒定報告等環(huán)節(jié)提出規(guī)范,使實驗室的所有環(huán)節(jié)都處于質控范圍內。
DNA鑒定之法醫(yī)DNA分型技術的標準化與質量控制
2020-11-04 22:36:19 來源: 法醫(yī)物證學
聲明: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.
閱讀 ()